《螢火蟲之墓》是我最喜愛的宮崎駿動畫之一,其原著小說在1960年代在日本出版時也一度引起轟動。《螢火蟲之墓》收入了包括《螢火蟲之墓》在內的野阪昭如六篇經典作品。讀原著小說和看宮崎駿的電影一樣會讓我們感動落淚。順便說一下,《螢火蟲之墓》的譯者是剛剛翻譯了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的施小煒。同樣會讓我們唏噓感動的還有岩井俊二代表電影《情書》的原著同名小說,小說的每一行字都會令讀者忍不住對照電影鏡頭一一回味。岩井俊二的多部電影都有相應的電影書,比如《關於莉莉周的一切》、《燕尾蝶》、《花與愛麗絲》等,印度語翻譯。剛剛在國內出版的《裂舌》也被改編成同名電影,小說中描寫了一群邊緣青年的非主流生活,這位芥川獎歷史上最年輕的獲獎作家用白描的鏡頭刻畫年輕人手術般的改造自己身體以及他們的情欲生活。其實用“驚世駭俗”這樣的詞來描述他們真顯得“out”,比起很多中年人的“腐敗”生活,他們的內心其實很柔軟乾淨。

推理小說是日本文學的重要分支。東野圭吾是當今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推理小說家,除了剛剛出版的《宿命》,出版公司還出版了《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獻身》,這三部小說都被改編成同名劇集和電影,並大獲成功。東野圭吾並非單純的類型小說作家,他的多部推理小說都獲得過日本主流文學獎。《巴提斯塔的榮光》是那種典型的醫學推理小說,有《白色巨塔》類型小說在前,《巴提斯塔的榮光》還能狂賣三百多萬冊,確實是個奇跡,會議口譯。想提一下的是,小說作者海堂尊現在還是職業醫生。同樣,該小說也有電影和電視版。原著小說和電影孰好孰壞的爭論永無止境,但我的建議是喜歡的電影有原著書一定要去讀讀。

除了日本小說,以日本電影大師小津安二郎為主題的傳記最近也出了兩本,一本是《小津》,作者是美國日本電影專家唐納德·里奇。自1947年抵達東京後,里奇觀察、研究與書寫日本長逾六十多年。在《小津》裡,里奇通過對小津電影的主題、編劇、拍攝、剪接之深入分析,窺探其電影文法與美學風格,並以此展現了蘊藏在小津作品中的日本歷史、社會及文化意涵。本書是西方首部系統研究和介紹小津安二郎電影藝術的專著。另一本出版的《小津安二郎周遊》,從這個書名大概就可以看出作者的企圖,作者是要面對一個完整的小津的。作者對小津的周遊開始於描寫大個子攝影助理,這是小津電影生涯的起點,而終止於小津死後墓碑上的那個“無”字。這本書因此提供了一個遠遠超越了小津這個導演的知識範疇,將日本整個戰前電影工業的某些細枝末節的部分生動地展示出來了。與《小津安二郎周遊》同時出的還有《侯孝賢電影講座》,本書是侯孝賢2007年在香港浸會大學所做的一系列講座的記錄稿。在書中侯孝賢導演第一次全方位回顧自己的導演經歷,細數自己的每一部影片每一段經歷,說拍片時的故事,道技術上的細節,談小津與布列松,論電影的信念與美學。

今年奧斯卡獲獎電影《革命之路》同名原著小說姍姍來遲,算上之前出版的《朗讀者》、《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和《返老還童》等,今年出版社對奧斯卡的反應實在迅速。事實上,小說版的《革命之路》算得上一部經典小說,系美國被忽視的小說家理查·耶茨的處女作。耶茨一生落魄不堪,煙鬼兼酒鬼,一生共著有長篇小說七部,短篇小說集兩部。1961年,其極負盛名的處女作《革命之路》發表,引起轟動,與《第22條軍規》、《看電影的人》一同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

 


Related article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灣財經翻譯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